《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案自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
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提出的“六大保護”中,家庭保護仍然處于首位,其中明確規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的十項監護職責,如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關注其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等,同時也規定了十一項禁止行為,如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實施犯罪;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煙(含電子煙)、飲酒、賭博、流浪乞討或者欺凌他人;違法處分或侵吞未成年人的財產等。
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以及為未成年人實施上述行為提供條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預防犯罪教育負有直接責任;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
其次、6月1日是兒童節,從正式施行的兩部未成年人法律看如何在動畫領域保護少年兒童也成為一個關注焦點。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開展動畫領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長安全消費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21部動畫片中,共梳理出1465個問題點,主要集中在用語、場景、劇情等方面。
少年兒童的動畫片應滿足三個層次需求
1、情節綠色健康,能陶冶審美情操,用充滿想象力的眼睛看世界——
動畫片背后關乎審美教育、道德教育,還有生活經驗和常識的教育。“動畫片里的道德教育不光是指整體內容的價值導向,很多時候還體現在動畫人物的言語行為之間。對5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是非分明、非黑即白的人物形象更有利于他們接受,不對的就是不對的,好的就是好的。如果把角色設計得過于復雜和模糊就不利于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去分辨是非?!?/span>
少年兒童動畫片需滿足的三個層次要求:
第一個層次是安全。情節要綠色健康,動作不能有易被效仿的幻想暴力元素,聲音不能忽大忽小,光色不能過快閃動等。
第二個層次是美。這種美要符合少年兒童心理需求,在人物設計、道具設計、場景設計、聲音設計等方面具有美感,能陶冶小朋友的審美情操。
第三個層次是創意。動畫是一種想象力的藝術,要在劇情結構、世界觀架構等方面充分進行創意。要用充滿想象力的眼睛看世界。兒童動畫的編劇需要從小朋友能接受的角度,讓劇情有超預期但又合理的發展。
2、社會認知跟不上,創作意識跟不上,分級也不會有很好的執行效果——動畫片分級制度還需循序漸進
在江蘇省消保委的調查中,圍繞“市面上動畫片的放映尺度是否需要進一步嚴格把控”問題,828位家長表示需要,占比80.7%。對于動畫分級制度的出臺,562位家長表示非常支持,占比54.8%;389位家長表示比較支持,占比37.9%。
3、“甩手機式”的“放手教育”可以讓家長省力,卻無法保證孩子信息接收的有效率——家長需處理好把關與孩子自主選擇之間的關系。
法研堂認為,要給青少年兒童優質健康的動畫資源,必須要保證資質和內容合法,也要符合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
法研堂是教育部“十三五”重點課題《健康中國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育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積極影響的創新實踐研究》承擔單位。研發的普法教育資源庫內容均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心理學院專家審定后發行。擁有《廣播電視節目經營許可證》,具有普法漫畫、動畫、沙畫等相關文化作品發行資格,確保研發內容的多樣性和合法性。
法研堂普法教育資源庫詳細內容包括:普法游戲5部、沙畫10部VR視頻50部漫畫72音頻80部、動畫162部、音視頻總時長1000余小時。圍繞普法教育資源庫,法研堂可以為學校提供定制化校園環創方案,設置法治教育區、人機互動區、VR體驗區等,通過展板、音響、電視、投影儀、VR頭盔等設備進行多元化宣傳教育,滿足學校普法教育需求。
法研堂集合了由法治工作者、法律專家教授及律師組成的專業法治顧問團隊,擁有集劇本創作、影視拍攝、動漫制作、文藝表演于一身的產品制作團隊,構建了具有創新理念的服務、售后及技術保障團隊,致力于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提供融專業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法治微電影、法治動畫、法治漫畫、法治曲藝、法治文章等內容,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以依法治國理念為方針,以“做更好的普法宣傳”為使命,為青少年兒童提供更好的動畫內容,助力學生健康快樂成長。